首页 >> 新闻 >>国外文人 >>综合 >> 拉美文学的疯狂:永不妥协精神铸就的传奇
详细内容

拉美文学的疯狂:永不妥协精神铸就的传奇

时间:2020-07-17     作者:伊石   阅读


拉美大地神秘又蛮荒,受奇特的地形地貌、被殖民后又经历民族独立等复杂历史的影响,拉美文学具有近似于疯狂的想象力、写作手法驳杂多变的特色,形成多个不同派别、不同风格,仅仅是现实主义就被分为四大流派:魔幻、心理、社会、结构。这四个流派各有特色,并驾齐驱。


与传统决裂成为拉美文学的传统,创新作为文化基因在一代代拉美作家身上传递。在拉丁美洲,很多作家更愿意另辟蹊径,而不是跟着已成名作家亦步亦趋,创新在拉美作家身上烙上了永不妥协精神的印记。著名的翻译家、拉美文化研究家赵德明说:“ 文学手法花样翻新是拉美文学的重要特点。”  


比如在题材方面寻找自己的特点,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作品《幽灵之家》写的是大家族的变迁,貌似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很像,实际上她笔下的大家族完全是“智利”风格,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影子,里面的语言、写法也都具有阿连德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家们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对文学的整体思考,要完全走自己的路。


据赵德明介绍,拉美文学对世界文化的价值更多在于文学创作上的影响。国内对于拉美文学的翻译涉及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历史、小说,范围涉及智利、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古巴、墨西哥等,不同国家的作者没有固定模式,各有各的风格,“谁也不挨着谁”。“他们的创作更讲求个性。”


回溯中国当代文学进程,拉美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养分,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作家。叶兆言曾撰文谈到:“拉美文学的爆炸影响了世界。我们是被炸,心甘情愿被狂轰滥炸,因为这个,我们应该表示感激之情。”“70后”作家阿乙谈及创作时表示,自己在写作技巧上讲究叙事,这是拉美作家特别是胡安·鲁尔福和博尔赫斯带给自己的影响。”


对于阅读拉美文学,有人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阅读有一定门槛,赵德明认为这很正常。拉美作家普遍知识面很宽,既懂得拉丁美洲的历史,同时还懂欧美的历史、哲学、宗教。赵德明认为“拉美作家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很大,很多作品的写作风格都是后现代手法,破碎、穿越、跳跃,梦幻与现实的结合。如果不懂得后现代艺术就根本无法读懂。” 


赵德明建议,要想读懂西语文学,必须先读懂欧洲文学史,看懂美国文学史,然后读拉美历史,才能懂得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奇葩”。“中国读者往往没有耐心去阅读,这就造成了阅读的困难。” 


从不了解到真正深入理解需要漫长过程,阅读一部作品也要有相关文化支撑,否则容易自以为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