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已经发布,从历届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看,哪些作家更容易获得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无疑,也是一个作家终身成就奖。从历届获奖的名单看,获奖者都是国内外文学界影响广泛的大腕,任职省作协副主席以上。这也不难理解,能在省级以上作协担任领导职务的作家,绝非泛泛之辈,都是卓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 第二,作品获奖以前就有影响,有众多的评论家阅读过,并发表过大量的评论文章。而这些评论家,不少都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他们早就阅读过、并熟悉这些获奖作品。而且,像本届获奖的几部作品,大多都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了,影响广泛。 所以,网络上有些人质疑评委是否有精力在几个月时间读完二百多部参评的作品。事实上,过滤了参评作品那些一般的名气不大的作家,那些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在发表和出版后,评论家肯定就阅读过了。 第三,获得茅盾文学奖,由哪些出版社出版很重要,下面是我统计的,历届获奖作品的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21部 作家出版社: 8部 十月文艺出版社:6部 中国青年出版社:3部 上海文艺出版社:3部 百花文艺出版社:1部 解放军出版社: 1部 (荣誉奖) 浙江文艺出版社:1部 中国文联出版社:1部 可以说,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就已经有了获奖的机会。 再就是,发表作品的刊物也很重要。历届获奖的作品中,主要就是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这类大刊上发表的。 因为在这些大刊上发表的作品,基本都是万里挑一,所以发表后,都能被国内的评论界大腕在第一时间看到,并且为其撰写专业评论。从而就奠定了获奖的基础。 而且,只要在这几个刊物发表,就大概率能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这类专业出版经典作品的出版社出版。这样,获奖的机会就更进了一步。 综合以上,普通作家获奖的机会是不存在的,除非作品能破例受到编辑的青睐,登上国内五大文学刊物,最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看中,又被独具慧眼的评论家看到,大加追捧,才有微小的机会。否则获奖的机会很渺茫。即使能报送参评,基本上就是陪跑,连奖牌的影子都看不到。 另外,就是作品的类型。 哪类作品更容易获得茅盾文学奖? 纵观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更看重的是厚重的、类似《白鹿原》的具有史诗性叙述的作品,还有就是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地域文化的作品,《白鹿原》《尘埃落定》《额尔古纳河右岸》《穆斯林的葬礼》《繁花》《本巴》《长恨歌》《穆斯林的葬礼》等。 再就是,关注现实,紧贴时代脉络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抉择》《雪山大地》等。 当然不是说,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因为每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额就五个,获奖机会不大,遗漏的好作品不少。所以,只要进入最终评选的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对于有些作品,像余华的《活着》,读者的热爱,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所以,作为作家,既要将茅盾文学奖当成自己创作的目标,也不必为此总是耿耿于怀,写好自己的作品,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