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文学资讯 >>奖项 >>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
详细内容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

时间:2023-09-25     作者:傅小平   阅读


1695610756496387.jpg


2023年9月19日,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上海作家潘向黎获短篇小说奖;匪迦、骁骑校获网络文学奖;《收获》编辑钟红明、谢锦,《上海文学》编辑崔欣获编辑奖。


冯骥才、梁晓声、韩少功、姜昆等名家共同见证了这场盛典。以百花文艺周学术顾问身份来到现场的冯骥才感叹:“百花文学奖让我们看到读者,让我们重视读者的声音。文学不会老,文学会一直和读者在一起。”他的感言代表了不少获奖作家,以及曾经获得百花文学奖奖掖的作家的心声。


“百花文学奖”前身为《小说月报》“百花奖”,每两年评选一届,至今已有四十年历史。该奖创立之初,即以遴选当代文学佳作为使命。王蒙、张贤亮、张承志、冯骥才、蒋子龙、刘心武、阿城、梁晓声、莫言、余华、贾平凹、刘震云、刘恒、毕飞宇、苏童、迟子建等作家都有作品获得过这份荣誉。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是国内首个读者以投票方式参与评选的文学奖项,素有当代中国文学“大范围民意测验”之誉。


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第二次凭借短篇小说获得百花文学奖。他说:“我会觉得自己是读者投出来的小说家,我的作品有读者喜欢。”东西认为,对写作者而言,获奖是一种鞭策,也是一次心理治疗。“写作不是为了获奖,但获奖一定能帮助写作者,鞭策你写得更好一点,不辜负这样的荣誉。”


中篇小说奖获奖者张炜表示:“我一直在写爱,如果写恨,最终也是为了更深地表达爱。爱无所不在:人与山川大地,人与草木,人与人,人与动物。没有爱,生命就不值得留恋。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场爱的跋涉——循环往复,川流不息。”


长篇小说奖获得者石钟山动情地说:“百花文学奖见证了我从默默无闻走向一个成熟作者的过程。”他表示,文学离不开读者,文学的力量在薪火相传中生发。“我之所以看重这个奖,是因为它由读者票选与专家意见相结合,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个纯粹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学奖。”


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百花文学奖历久弥新,始终跟随中国当代文学的潮流脉动不断扩展视野。近些年来,先后增设了散文奖、影视剧改编价值奖、科幻文学奖等奖项。为反映新时代文学创作的趋势和特点,本届百花文学奖又新增设了网络文学奖。新领域、新奖项、新作家,百花文学奖以深厚的人民性和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理念受到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瞩目。


散文奖获得者李敬泽提到,自己曾担任过多年的文学杂志编辑,“那个时候我没有必须要写出点什么的焦虑。当时除了编辑工作之外,我主要做了一件事——把《史记》原文抄一段,然后翻成白话文,再写一段。我把《史记》抄完,心里就有底了。因为我觉得我已经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写作了。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写了点东西,自认写得不好。虽然我一辈子也赶不上他,但是向着星辰一般的司马迁走去,这本身就是幸福,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走着走着,就百花盛开了。”


“这是百花文学奖第三次评选科幻文学奖,也是科幻与现实主义共鸣的第六年。”本届科幻文学奖获奖者任青说,“我欣喜地感受到,科幻已经成为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也必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剧改编价值奖获奖者骆平表示,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学力量的场域中,她感到万分惊喜,自己将以追求卓越、追寻经典的精神,以超越过去的更多努力,面对未来的写作。


网络文学奖获奖者骁骑校感慨道,这一届百花文学奖增设网络文学奖,使得网络文学这棵树扎根在了文学百花园中。“从此,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中,有了网络文学的一抹葱绿。”


百花文学奖还有一项传统,即奖给优秀作品的“幕后英雄”——文学编辑。李浩、钟红明、孟小书、崔欣、马天牧、赵筱彬、喻向午、谢锦、李京春、李兰玉、李慧萍、员淑红、俞胜、林森、季亚娅、吴缨、张双、李祥获得本届编辑奖。获奖编辑代表、《天涯》主编林森提及国内的文学奖很多,但给编辑的奖励、给编辑的镜头、给编辑的掌声,是很少的。“百花文学奖是一个不需要特别申报的文学奖,所有的获奖作者、编辑都能感到这一奖项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感——我们与文学之间单纯而永远无法割舍的美好。”


获奖读者代表章维佳于1980年出生,与《小说月报》同龄,她对此感到很自豪,“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特别关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海外的华人华侨有六千多万,我们同根同源,文学是我们沟通的重要纽带。”


评委代表刘大先表示,通过百花文学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当代历史的历程、现实的成就与动态的演变。“如果要给它归纳出自身的特色,我想可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雅俗共赏的人民性,二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三是文化自觉的跨媒介融合性。”刘大先称,百花文学奖通过连续的跟踪与总结,对当代文学的创作现场进行了初步的经典化,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学“严选”,从而成为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美学风格和思想观念的文本汇聚地,体现出同社会息息相关的生命活力,表征并引导着文学的发展路向和评判标准。


同日,第三届“百花文艺周”拉开序幕。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文学与影视如何相互赋能——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影视文学论坛”于天津大学举行。评论家吴然以大仲马、张恨水为引探讨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融合。在他看来,文学是所有艺术方式的母体与基石。谈到何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时,吴然以石光荣、许三多为例,指出留下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是评判佳作的标准之一。


曾担任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影视文学论坛嘉宾的编剧蔡晓江时隔两年再度谈论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又有了新的体味。谈到文学与影视的的关系,他以《人世间》为例表示,梁晓声的原作冷峻,而电视剧则更添温情,展现了小说和影视不同的艺术方式对同样故事作出的不同理解。


由青年作家班宇担任文学策划的《漫长的季节》一经播出大受好评,成为现象级剧作。作为文学创作者,他就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近年来小说搬上荧屏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热爱小说,打动他的除了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小说传递的情绪,而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这种情绪被捕捉和放大,用镜头语言得以表达。他认为,与影视相比,文学更为私密和敏锐,当下的小说创作有可能引发下一个影视风潮。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认为,当下文学作品改编数见不鲜,而如何带来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二次创作仍是文学影视化的一大议题。


获奖名单.jpg


来源:文艺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