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中国诗坛 >>访谈 >> 专访诗人杨碧薇 | 散文、旅行和跨文体写作
详细内容

专访诗人杨碧薇 | 散文、旅行和跨文体写作

时间:2021-01-04     作者:中国校园文学   阅读


散文、旅行和跨文体写作

采访者:张媛媛

受访人:杨碧薇


张媛媛,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诗人,青年学者,文学博士。曾参加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


杨碧薇,云南昭通人。诗人,作家,学者。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马蜂窝2014年度旅行家。诗集《诗摇滚》《坐在对面的爱情》。散文集《华服》。学术批评集《碧漪或南红:诗与艺术的互阐》。


1.张:你在这篇创作谈《蓝色星球上的山与海》中提到,“海是一种宽度,山是一种尺度”。山和海的譬喻或许有些抽象,能否具体谈谈,在散文创作中,你如何在文本中去建构宽度,又如何去描绘尺度?

杨:谢谢媛媛的采访!如你所知,散文其实并非我近年创作的重点,较之散文而言,我更看重诗歌的写作。在我看来,散文的宽度首先取决于题材,现代生活瞬息万变,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素材;尺度则是价值之所在。宽度与尺度是有机结合的,简单地说,就是散文所选的题材应具有高度,能呈现某种永恒的价值,或带来新的启迪。散文的题材如果总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游荡,就不值一写。

 

2.张:瓦莱里认为:“散文像走路,诗歌像舞蹈。”诗人西渡则说:“诗歌是问题,散文是答案。”作为一位跨文体写作者,你认为诗歌与散文有什么关系?根据你的创作经验,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用散文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更适用于诗的形式呢?在用散文和诗歌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去书写同一题材内容时,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杨:各种传统文体发展至今,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融合趋势。但就散文和诗歌而言,散文在叙事上的优势,恐怕仍是略大于诗歌;同样,诗歌的抒情优势也更明显。好的题材经得起不同文体的考验。如果故事需要细细讲述,我会选择散文;而要突出叙事的情感时,我会首选诗歌,这就要求诗中的叙事与抒情必须水乳交融。在用散文和诗歌去书写同一题材时,在散文中,我首先会考虑如何叙事,如何把故事讲得不枯燥,不落俗套;在诗歌中,则要保证情绪的饱和,有发现力、洞察力,并寻找情感的瞬间爆破力。

 

3.张:旅行为你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素材。你的许多散文记录了自己的旅行见闻,但与游记不同,你的创作往往具有一种历史与记忆的宽度,就像《便携式文学简史》里中世纪的朝圣者。请问,旅行本身为你的散文创作带来了什么?

杨:你的解读很准确,在写旅行题材的散文时,我确实是有意避免将它们写成简单的游记的,所以我会融入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经历,采用杂糅的写法。旅行为我的创作带来很多惊喜,比如素材、灵感、视野和感受力。我去年写过一篇《贝尔法斯特海怪》,记录了在大西洋上的一次航行。若非有亲身经历,人是很难体会到海洋带来的孤独感的。这种孤独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而通过旅行,你能切实地领会到它的况味,消化它,把它内化为你创作的一部分。

 

4.张:除了文学创作,你也从事文学研究。学术研究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有显著的不同,在创作散文时如何转换思维?批评的语言或许是介于学术语言与散文之间的一种形态,你在写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的时候更偏向于怎样的表达方式?

杨:创作散文时,要把脑子里的学术思维暂时请出去,毫不犹豫地启用感性思维,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力和审美直觉。而在研究与批评时,我希望自己既能保持学术的严谨,还能构建一种批评的文体性。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剥除了批评中学理的成分,这篇批评仍然具有可读性,仍然是具有艺术美感的散文。

 

5.张:你的新书《碧漪或南红:诗与艺术互阐》既涵盖了文学批评,也涉及到当代艺术批评,包括摇滚、民谣、摄影、电影等。怎样理解你所提出的诗与艺术的互阐?摇滚、民谣、摄影、电影等其他当代艺术形式对你的散文创作有何影响?

杨:广义上,诗也是艺术的一部分。我这里所说的,是文学形式的诗与非文字形式的其他艺术,二者互阐的基石是它们共有的诗性,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在诗性的基础上,诗与其他艺术具有一定程度的互文性、通约性。摇滚、民谣、摄影、电影等,都是我长期关注的艺术,它们扩大了我的美学边界,使不同的美学经验参与到我的创作中。

 

6.张:最后,请你结合这篇散文(杨碧薇 | 星空下的告别),简要地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感悟。

杨:如这篇文章所言,我在上大学前,都生活在云南故乡。后来我外出求学,在广西念本科,在海南读研,又来到北京读博士、做博士后。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外出求学的情况很普遍,地理迁移带来感受的变化,甚至是重塑个体经验。如今,故乡对我来说已是回不去的远方,但每每回忆起来,我都感觉十分温暖。我很庆幸在这个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的时代还能有一个缓慢的、诗意的童年。小时候与家人一起生活,我得到了许多的爱,这些爱成为我生命最棒的礼物、最好的驱动力。没有这些爱,也不会有我的文学之路。


原载《中国校园文学》2020年11期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